查看原文
其他

唯有在这件事上,人们最容易实现平等

海边的西塞罗 山巅上的加图 2023-04-30

读书使人自由

前段时间我去了趟北京做签售,呆了足足有半个月的时间。你若问我,这半个月时间什么感受最突出,那大约就是,现在北京的物价真贵。

三里屯的雪糕刺客三十块一支,两个人吃顿看起来并不高档的火锅五百块竟吃不饱、市区打车动辄五六十,让我这个习惯了二线城市消费水平的人感到特无所适从。我想起几年前被当时的单位派到北京学习那一年的光景,当时北京消费水平还没和我所在的城市拉开这么大的差距。

但我知道有一个地方,它所卖的东西的价格一定是一样的,那就是书店。是的,我印象中,自己第一次养成没事儿就往书店跑跑,大约就是在上海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刚从三线小城市出来,来到全中国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真的是觉得什么东西都非常贵,尤其是在城市的核心地带,吃的、穿的价格都成倍的往上翻番,但唯独图书,却是没有溢价的,你在所有书店能买到的图书的价格都不会超过书后的那个标价,个别书店还会给你打折。那个时候书店的图书也还没有流行塑封,书是可以白看的,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在书店里逛上一整天,等到回去之前买上一本书,然后告诉自己我也是在淮海路上买过东西的人。这个感觉有点阿Q,但是同时也挺有满足感的。

是的,在所有商品当中,书籍总是受地域影响溢价最低的,这让我想起了那个笑话,问在什么地方,无论将军还是士兵、富豪还是乞丐,他们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呢?回答是澡堂。因为澡堂里面的人是不能穿衣服的么,没有了衣服的标识,人们就能在肉体上实现人人平等。

所以我总觉得,书店和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人们灵魂的澡堂,不管你身在城市还是乡村、你贫穷还是富有、高贵还是卑微。人们在这里,其灵魂上可以实现一种“人人平等”,我们可以在这里只有阅读不同书籍的区别,而没有灵魂的贵贱。

但书籍给人的这种平等与廉价,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如此的,公元1455年,古登堡印刷机印出第一套活字印刷版圣经的时候,古登堡曾经让他的一个学徒带着十几本圣经到城外的一个书商那里去交货,结果这个学徒在出城门的时候就被城门守卫查获并且扣押了,因为在当时的人眼光中,图书那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制造一本羊皮纸圣经,需要至少宰杀375头羊,让一个受过中世纪非常珍贵的高等教育的修道士在修道院专设的抄经室内用漂亮的花写体文字抄上整整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将其抄写好。所以中世纪的书籍被认为是一种异常高贵的圣物,一般只能在教堂里才能供上一本,书籍的类型也仅限于圣经等极少数类目。这种刻板印象导致了当时的城门守卫根本无法想象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学徒能够背着十来本书堂而皇之的穿行于街市之间——这家伙得是偷盗了多少座教堂的圣物柜才能集齐这满满一口袋的圣经啊?一定是个江洋大盗无疑了!

而人类对书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实际上,甚至直到18世纪,古登堡印刷术在欧洲彻底普及之后很久。虽然印刷术成功促使了人们打破教会的神学垄断,诱发了宗教改革,但买书这件事依然不是被普罗大众、乃至社会精英所接受。世界现存的最古老书店是葡萄牙里斯本的贝特朗书店,它是在1732年才创办的。在此之前的欧洲只有四处游走的“书商”而没有固定“书店”,这些书商们会游走于买得起书籍的贵族、写的了书籍的知识分子和印的出书的出版者之间,在他们中间充当中介人或者说知识的掮客。一般是这三方之间有一方起心动念、想出、想写或者是想看什么书,然后会把这个信息告知书商,再由他在三方之间代为传达。当然,很多时候,出版商也会同时兼职书商这个角色。

可是,你很容易想到,这种模式的后果一定是书商因为获得了信息的垄断权,而在买卖双方之间赚取高额的差价。往往是一位作者写了一本书,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将出版权卖给书商,而后书商再以高价转手出售给购买者。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行为当然会引发作者和读书人共同的愤怒。比如当时的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鲁宾逊漂流记》的那一位),由于他曾经商破产、成为了第一批主要以写作谋生的职业作家,所以对书商这种两头揩油的行为非常之愤怒。他为此还论证说:“一本书就是作者的财产,是他的发明之子,是他头脑的产物:如果他将其财产出卖,然后它就变成了买受人的权利。”于是他极力主张书籍在出版时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售价,而作者应该按照这个售价的一定比例获得分成。

丹尼尔·笛福画像

是的,福笛等人的这种呼吁,后来就成为了版税和书籍统一定价的共同由来。为了实现作者、书商、读者之间的这个微妙的三角平衡。书籍这种看起来离金钱最远、最沾不上边的“神圣之物”,开始公开在尾页上明码标价。书商们失去了通过单向隐秘交易“赚差价”的空间,开始选择以书店的形式将书籍摆在店中进行公开售卖。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那种书店环境终于形成了。

而近代书店模式的产生,又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影响——当大量的书籍被摆在一起售卖,读者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时候,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被改变了。18世纪以前的欧洲人即便是贵族,因为书籍和买书渠道的有限,往往其一生中只会精读几本有限的书,他们会把这些书籍买来,收藏起来,反复诵读,直到烂熟于心为止。可18世纪以后,由于书籍的廉价化和书店的大量出现,人们的阅读模式也改变了,开始有一批人试着像古典时代的学者一样“泛读”大量看似没有关联的书籍,并将这些书籍中所阐述的知识进行彼此联通。于是开始出现一批像德尼·狄德罗这样的“百科全书派”的学者,他们尝试对人类所有的知识进行汇总、编辑,无所不包的进行互联。而这种互联最终激发了启蒙时代的黎明。

所以,“读书使人自由”“读书使人平等”,如果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会知道这些经常被拿来印在书店标语上的话真的并非虚言,书籍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它天然自带一种“平等”属性,所以阅读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对平等的规训,我们是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习得并实现彼此的平等的。

所以当你苦闷或迷茫时,拿起书来读吧,书籍一定能照亮你的生活。

五一马上就要到了,今年的五一假期估计各个旅游景区人都会人山人海,与其如此,还真不如在家里读读好书。拼多多眼下正在开展他们的多多读书月的活动。

从2021年起,拼多多就一直在做这个大型知识普惠行动,联合国内主流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作家等、对优质经典图书进行源头直补。其特点跟我们走进一家好书店的感受是一样的——第一,参加活动的都是好书。第二,都很平价。

此次活动的书单有1000多本,精心挑几本我觉得好书为您推荐一下:

1、《德意志贵族:一个群体的生活、历史与命运》

相比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和我们所熟知的英伦贵族、法国典型贵族体系,以容克地主为基础的德意志贵族是让我们感到陌生的,德意志贵族怎样应对纳粹?容克贵族阶层与普鲁士军国主义有什么联系?法国大革命如何开启德意志诸侯的“陪臣化”命运?上述问题均能在《德意志贵族》一书中获得精彩翔实的答案。该书的作者陆大鹏是世界史研究者,也是一位颇有人气与口碑的英德译者,曾数度当选为多家知名媒体的年度致敬译者,并荣获多项翻译类奖项。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德国贵族这个群体、乃至他们所决定国家走向产生一种别样的理解。

2、《资本论》的读法

无论你对《资本论》所提出的经济模型观感如何,你都不可否认这本书的思想深刻的改变了这个世界。而《《资本论》的读法》则是一本系统性的让你了解《资本论》创作背景、思想源流、和其所产生影响的书籍。作者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师从杜维明教授,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他的学科背景让他把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翔实。是一本深度理解资本论的不错的进阶书籍。

3、《亲密关系》

这是一本我读了之后在生活中非常受用的……心理学书籍?我不太清楚该书该怎样分类。但你应该也像我一样,会感到现实生活中你最难处理的其实就是种种“亲密关系”,你与家人、爱人、挚友的接触是最频繁、最亲密,但有时也是最难相处的,而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本书会纠正很多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陷入的误区。你会理解想跟亲密者处理好彼此关系,其实最为重要的,是调整好你自身的心态。

4、《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我承认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原因,是它的标题让我想起了史景迁那本著名的《王氏之死》。看过之后也觉得两者之间有些莫名的相似之处。而这本书讲了一个关于“公主之死”的小故事,这是历史上北魏时期真实发生的一桩案子。此案在传统中国法律史上极具代表性,案情涉及王公贵胄,也涉及平民百姓,内容牵涉性犯罪、婚姻暴力、连坐、容隐等法律问题。参与此案的官员们各自引经据典,从他们的辩论之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还阐释了婚姻和家庭伦理是如何被纳入法律规范中的,以及皇权是如何影响法律判决结果的。故事写的非常生动有趣,通过解剖一只个案的麻雀,解析了中国古代皇权与社会的关系,值得一读。

5、《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

我是公众号作者押沙龙的读者,一直很喜欢看押司的文章,就也推荐一本他的结集好了。其实我觉得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押司的书迷的话,这本书我不用多做介绍,是他在公众号上读水浒系列的一个结集和增补,书中押司通过品读鲁智深、林冲、宋江等十三位水浒人物的性格,为你还原了一个与传统解读有所不同的水浒世界,同时它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又是有所照见的。在此推荐一下。

6、《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实》

我是一个喜欢音乐、也自认热爱生活的人,而这是一本为音乐为在苦难中仍热爱生活的人所写奇书。这本书讲了一个看起来的荒诞的故事——在有“死亡工厂”之称的奥斯维辛,纳粹看守们居然让犯人们组建了一支白天用来给劳动队伴奏(听众是半死的劳工),晚上给党卫军党徒们助兴。然而作者作为这段奇特经历的亲历者、幸存者,在时隔三十年后用平实而细腻的笔将这个离奇的故事写了下来。该书后来还改编为了电影《集中营血泪》,拿过埃美奖,但你细度该书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的一些思考是只有在你真正阅读它时才会呈现的——当恶是如此的强大,而你又无力去改变,必须在其中生存的时候,你究竟该用怎样的心态在其中生活,而又确保自己良心不失呢?

这是一本读来辛苦,但最终一定会给你力量的书。

五一假期到了,如果你不打算出门到景点看人去,就呆在家中,多读几本好书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